政協委員為行政執法工作點贊
行政執法更透明高效 群眾獲得感普遍增強
記者 張維
在法治政府建設的各個環節中,行政執法往往受到很高的關注。
行政執法主體多、范圍領域廣、行為數量大,且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密切,行政執法人員與人民群眾打交道也較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更加重視行政執法及執法監督工作,并在這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政協委員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行政執法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有了較大提升,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成績斐然,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支撐;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斷向前推進,行政執法更加透明高效,人民群眾獲得感普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更好的法治保障。
多措并舉 提高行政執法公信力
統一執法證件、統一執法標識、統一執法制式服裝……這兩年正陸續在各地的生態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農業、文化市場、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領域推開。
“執法證件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權力和榮譽,更是光榮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責任。”第一時間拿到執法證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劉曉康說。
2021年11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執法協調小組對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等6個執法領域集體,頒發了首批4439個行政執法證件。據了解,新式行政執法證件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編碼規范執法編號,增設電子二維碼,增加辨識度,通過二維碼識別即可核驗執法人員身份和證件有效期,做到了一人一號,人號對應。
這種看起來只是“表面”的證件、服裝的統一,卻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執法人員規范管理,強化社會監督,切實提高行政執法公信力,是推進規范文明執法的一大有力舉措。
除此之外,涉及行政執法的一系列有力舉措都在全面推進,據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介紹,這些舉措包括——
不斷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制度。修訂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研究起草并報請國務院發布進一步貫徹行政處罰法的通知,研究制定并在全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
構建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在16個省47個地方組織開展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試點,研究起草《關于加強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的意見》。
組織開展不合理罰款規定清理,研究起草并報請國務院發布決定清理調整違反法定權限設定、過罰不當等不合理罰款事項。截至2023年1月底,已推動取消和調整罰款事項95個。
大力推進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信息化建設,部署應用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系統。目前,已初步形成“全國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庫”,匯聚全國行政執法數據3.28億條。
建立重大行政執法案(事)件督辦工作機制,加強對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的重大行政執法案件事件的協調指導監督力度。
深化改革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不斷深化的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也在近幾年邁出堅實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部協調推進市場監管、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6個領域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對綜合行政執法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核。指導開展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指導浙江省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
一場帶來深刻變革的“放管服”改革,更是過去十年行政執法領域最深的烙印。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將其作為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應對沖擊和推動經濟持續前行的重要舉措。建設法治政府、退稅降稅降費、優化再造政務服務等一系列改革舉措逐步落地見效,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打下堅實基礎。”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介紹。
以持續推進的“減證便民”行動為例。近年來,司法部組織清理各類證明,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研究起草并報請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等兩個文件,運行好“群眾批評——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截至目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已累計清理取消證明事項2.1萬多項。
“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轉變政府職能的重點工作,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是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的具體措施,對于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優化營商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說。
執法為民,沒有終點。據了解,為全面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提高行政執法的規范化水平,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司法部正在研究起草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計劃。
優化細節 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
有成就,亦有尚待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馬懷德直言:“在執法層面,還未能完全實現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部分法律的實施效果不佳,在城市建設規劃、城市管理、食品藥品監管等一些領域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選擇性執法和監管執法被‘俘獲’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高小玫也認為,當前的行政執法水平還有很大改進空間,如以罰代管、程序規范不健全、自由裁量標準不協調等現象比較突出,一些行政處罰有違“過罰相當”“以人為本”等原則。
高小玫給出的方案是盡快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她建議,明確行政程序法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計劃,并盡快落實為年度立法一類項目,將行政立法程序、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行政行為程序以及監督程序和責任機制等囊括其中,大力推進。
何志敏建議深化放管結合,確保監管及時到位。應對重大或突發公共事件時,面對市場逐利可能產生的商業行為,增強預見性和前瞻性,提前研究制定監管方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約束不當商業行為,確保監管及時到位。同時優化服務細節,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堅持問題導向,多渠道收集社會公眾對政務服務的意見建議,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建設,為企業“松綁”,為群眾“解絆”,推動政務服務更加“差異化”“精準化”。
(法治日報)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hainekem.cn/fazhi/show-124-289258-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